日期:2019-6-26 來源:凱達爾集團
隨著大灣區規劃與建設推進,廣州市定位為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國際商貿中心。增城作為廣州東進的“橋頭堡”,東部交通樞紐、廣州第二機場、增城客運站、軌道交通建設為增城帶來新機遇,其在區域內所承擔的功能也隨之變化。在此背景下,增城將有新一輪的商業服務業擴容提質,商業結構和消費模式優化升級。
現狀
商業布局雙核心,整體發展空間大
目前,增城區的商業布局主要是荔城和新塘兩個板塊的核心商圈。廣州同譽行商業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掛綠廣場前副總經理胡廣華表示,在行政中心的荔城商圈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從早期的自發形成初始狀態的蓮花路步行街、蓮花市場商業圈,逐漸發展到以購物中心掛綠廣場和地王廣場為雙核心的城市坐標級別商圈。近幾年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增城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大樞紐交通的布局,增城成為熱門板塊,商業航母巨頭云集,東匯城和萬達廣場落戶荔城區后,荔城商圈從原本的本地小范圍的圈內競爭,升級演變成了國內商業巨頭比拼。
而新塘商圈由于地理位置靠近廣州主城區且交通便利,目前在留住增城本地消費客流方面有待提升;而大旺城、新塘廣場、金海岸廣場、新塘東部義烏小商品城等商業的發展相對分散,尚未形成區域性坐標、新塘商業中心。
中原地產項目部總經理黃韜指出,除了荔城、新塘比較成熟的老區以外,朱村、石灘、新塘外圍等區域還沒有完全形成比較穩定的商業形態;而荔城、新塘已有的商業配套在滿足居民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后,未來可能向滿足精神、文化層面的消費需求發展,提供高端及細分市場。換言之,增城商業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提升空間。
規劃
打造“三心三帶、點面網絡”商業空間結構
增城區已進入后工業化及投資、消費驅動型的發展階段,從傳統的工業區向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轉型升級;同時,增城中軸線、廣州科教城、特色小鎮等功能區的擴容提質及升級完善,東部交通樞紐、廣州第二機場、增城客運站、軌道交通建設,為增城區發展提供新機遇。
在此背景下,廣州市增城區商務局《廣州市增城區商業網點空間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將增城區商業的發展定位為“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商業節點、引領廣州大都市區東進的商貿門戶”。在商業空間布局上,將打造“三心三帶、點面網絡”的商業空間結構。
其中,“三心”包括增城中軸線商業商務中心、空港商業商務中心、東部交通樞紐商業中心,將通過提升商業、商務、總部經濟、文創園區、展貿物流等現代服務功能,強化對增城全區的輻射帶動效能,并承擔廣州建設國際商貿中心的職能,服務周邊區域、擴大腹地范圍;“三帶”包括東部商業商務發展、中部科創文旅發展帶、南部物流電商發展帶、北部商旅融合發展帶;“點面網絡”即分散布局在全區域的市區級、街鎮級、社區級商業中心,與公共中心、交通節點、文化、旅游、居住等功能區融合布局,形成網絡互聯的空間體系。
對此,凱達爾樞紐國際廣場商業管理中心總經理杜凌潔指出,從城市發展的角度來說,地段優勢和政策利好無疑仍是當前商業發展的兩大因素。其背后顯現出交通優勢、產業升級、經濟發展、人口支撐等價值,為商業需求創造了絕佳的機會和巨大的空間。
聚焦
廣州凱達爾印象城
作為“三心”之一東部交通樞紐商業中心的封面,由凱達爾集團、印力集團共同打造的廣州凱達爾印象城備受關注。記者專訪了凱達爾樞紐國際廣場商業管理中心總經理杜凌潔,探尋項目的不同之處。
依托TOD模式,自帶流量
凱達爾樞紐國際廣場效果圖
記者:廣州凱達爾印象城與其他商業體的不同之處?
杜凌潔:相比較而言,在交通通達性上,坐落在凱達尓樞紐國際廣場(ITC)的廣州凱達爾印象城具有先天優勢。
凱達尓樞紐國際廣場(ITC)是國內首個集鐵路、城際軌道、地鐵多種軌道交通及出租車站、汽車客運、巴士等多種公共交通方式的TOD城市綜合體,匯聚了3高鐵(廣深、廣汕、京九)、2城軌(穗莞深及新白廣城際軌道)、4地鐵(廣州地鐵13號線、16號線、28號線、20號線)以及1條空中電車線路,共10大軌道黃金交通資源。
TOD項目全線開通后,“9+1”交通網絡日均客流預計可達45萬人次,年均吸納客流預計約1.6億人次;加之增城 “十三五規劃”中顯示的“2020年配套成熟之際,新塘常住人口將達50萬人以上”的周邊固有穩定客群,廣州凱達爾印象城自帶了龐大的人流量。
車站核+城市走廊,人流量變客流量
凱達爾樞紐國際廣場四首層示意圖
記者:聚集人流量只是商業的開始,項目如何將其轉化為客流量?
杜凌潔:項目創新了建筑空間形態,通過“車站核+城市走廊”融合商業樓體的設計,從而有效引導人流到商業中。其中,車站核好比一個立體化的十字路口,總高度為55米,寬度約為50米,由8個層層旋轉的橢圓疊加而成。首層一即地面一層,為項目物理首層,設有接駁巴士站點;首層二即負二層,接駁地鐵站出入口,可換乘四條地鐵線路;首層三即第二層,包含城際軌道入站大廳,軌道站臺與裙樓連接;首層四即第三層,通過國鐵平臺與新塘高鐵站點連接,不同交通工具可快速換乘,乘客可步行抵達周邊各大建筑,從而使日均40萬客流順暢運行。
同時,廣州凱達爾印象城本身的定位是“灣區全體驗式購物中心”,面積約11萬平方米,規劃十大商業樓層,首入廣州東部商圈品牌占比超40%,匯聚美食、時尚購物、親子娛樂、休閑觀光、文化體驗等業態,集商務、休閑、購物及服務等資源于一體,居民在此能實現一站式多元生活體驗。
軌道+商業+辦公,補齊區內高端商業配套短板
凱達爾印象城效果圖
記者:項目開放后,將為區域商業發展帶來哪些影響?
杜凌潔:一方面,從城市的開發戰略到交通樞紐建設,從公共空間設計到獨特個性建設,從高端公寓、甲級寫字樓,到購物中心、五星級酒店和空中花園,凱達爾樞紐國際廣場(ITC)融合多種業態,聯系到了城市生活的各個方面,“軌道+商業+辦公”的商業新形態,填補了區域內大型高端商業綜合體需求的空白,形成新的城市商圈,帶動城市商業升級。
另一方面,將給居民帶來新鮮、多元化的全新生活方式;還將為地方財政創造持續穩定的稅收收入,新增就業崗位,完善區域商業功能,賦能區域經濟發展,從而助力廣州東城市新中心的建設。